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所高校,是西部教育事业之幸!

数据洞见未来 青塔 2021-11-07

在我国教育事业最为艰苦的西部地区,有着一支不畏艰险、不辞劳苦的庞大队伍。

这支队伍的规模数以十万计,七十余年始终扎根于西部教育一线,把桃李满天下的理想和西部红烛精神点燃在共和国西部,成为支撑西部基础教育当之无愧的脊梁。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最美逆行者”,当许多人行色匆匆湎于追逐更好的物质生活时,他们不为所动,坚定扎根在这片并不富饶却充满生机的土地,在教育事业中燃烧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热。

这10余万人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陕西师范大学,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的师范大学。

图丨陕西师范大学

在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上至省市重点学校,下至偏远基层乡村,处处活跃着陕师大毕业生的身影。
建校以来,陕师大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于西部教育事业。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90%以上的中学都有陕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任教,80%以上学校的校长、名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中,陕师大的公费师范生占比最高,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后都留在了中西部。仅2017至2019年,就有超过75%的陕师大公费师范毕业生前往西部教育一线从教,而在范围更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个数字则达到了90%!

图丨陕西师范大学

“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陕西师范大学以其特有的西部红烛精神,执楫推舟薪火相传,为中西部教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有生力量。

而这一切的根本,都建立在陕西师范大学多年以来卓越的办学实践基础之上。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作为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之一,陕师大一直为学子们提供着最为优质的教育。在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陕西师范大学一举斩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七项,在众多高校间宛若一颗亮眼的星辰,而这仅仅只是这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水平教育教学实力的冰山一角。


在陕师大有着一支实力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双聘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特聘教授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

图丨2007年至今,陕师大是全国唯一一所坚持毛笔手书录取通知书的高校

而在教学平台方面,陕师大更是实力出众,现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得国家级项目认定,国家级野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为培育英才营造了肥沃的土壤。


依托着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教学平台,陕师大打造了一批质量上乘的课程,其中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在更加广阔的层面上造福了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

雄厚的教育教学实力基础,让陕师大七十余年来为我国培育了数不胜数的优秀菁英人才,在最近的2017、2019两届院士增选中,就有戴琼海、冯登国、张平祥等3位陕师大本科校友当选两院院士。

▎目光远大 追求卓越

尽管已经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为优秀的综合性师范大学,陕师大却从未停下追求卓越的脚步。

多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以开放进取的宏观视野,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积极推动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交叉融合,为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的生长点。

这使得陕师大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领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方面,2017年至今陕师大共牵头承担3个项目,立项经费766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220万元。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方面,2015年以来陕师大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12项;资助金额连续多年保持上涨,国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资助率已连续多年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其中由陕师大郭建中教授主持的“肌肉萎缩与功能退化的超声调控与评估科研仪器研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单项资助金额就高达622万元


而在陕师大深耕多年的社会科学领域,她更是当仁不让!
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陕西师范大学的社科基金立项总数排名第一,项目总数为214个,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9。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累计获批23项,位列西部地区首位。
并且,陕师大的年度立项数已经连续五年超过50项,其中三年超过60项,连续四次进入全国前十,保持着良好的稳定性。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方巨擘,陕师大先后组建了众多智库,形成了整体水平较高、研究基础雄厚的智库群,目前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10个,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2个,陕西高校新型智库3个。这些高端智库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研究报告数十部,很好服务了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

图丨陕西师范大学

截至目前,陕师大已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其他省部级平台22个,各类研究中心(所)80余个,科研平台建设成果蔚然大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陕师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攻关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许多长期未获解决的实际难题,凭借其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多方位治理文化遗产病害,恢复保护其原貌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特色成果。先后与咸阳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北京故宫博物馆等50余个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各个领域实施了30余项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工程。近5年到校经费1700余万元,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淳厚博雅 知行合一

素来拥有“淳厚博雅、知行合一”校风的陕师大人深深相信,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与时代和祖国共命运、同呼吸。陕师大人多年以来潜心治学的同时,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大力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高质量内涵式的办学实践为我国各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丨房喻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房喻教授团队在敏感薄膜创新制备、传感器结构创新和系统技术集成等核心技术的相关研究,打破了国外公司技术垄断,实现了爆炸物探测技术和装备研制的重大突破,产品在上海进博会、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等重大活动或场所安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公共安全保障的技术能力。

图丨陕师大王喆之教授团队在中药材种植基地作技术指导

在我国西部扶贫一线,同样遍布着陕师大人夙夜拼搏的身影。2017年,陕师大生物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支以王喆之教授为核心及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团队用西部红烛精神为引,多年来坚守田野、心系三农,在陕南贫困地区积极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规划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野生资源抚育示范基地,为当地贫困群众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示范之路,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留下了一个守土尽责的师大故事,把学校的科技成果写在了祖国贫困地区“希望的田野”上。

图丨2018年12月31日上午,央视以“陕师大:‘西部红烛’为祖国闪耀”为题,对陕西师范大学进行报道

陕师大还将“知行合一”的信念带到了推动西部基础教育领域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陕师贡献”。陕师大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重点解决西部基础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通过对口帮扶、共建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远程教育共享、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培训等模式,开展精准教育帮扶,促进西部教育均衡发展。

图丨陕西师范大学

近5年,陕师大培训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8.5万人,完成了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西部项目等。
与陕西、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甘肃天水市等省、区和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共建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开展教育合作联动制度,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加强了对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
与革命老区甘肃庆阳、内蒙古阿拉善盟、陕西旬邑县、云南景谷县等区县实施校县共建教育发展工程,通过定向人才定向输送、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教研成果推广应用等方式帮扶当地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西部基础教育发展同频共振、紧密相连。

▎核心优势 得天独厚

立校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陕师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一直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聚焦相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一带一路”研究和人文交流活动。

图丨陕师大与喀布尔大学在人民大会堂签约

2013年9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阿富汗时任总统卡尔扎伊的见证下,陕西师范大学与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具体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开启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

2017年11月4日,由陕西师范大学首倡的“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丝绸之路人文社会科学联盟”“丝绸之路图书档案出版联盟”正式成立。来自沿线国家和地区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联盟成立大会,并通过了《丝绸之路教育人文交流与合作西安共识》。

图丨2017年联盟成立大会合影留念

近五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捷克、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20余个国家4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6月,陕师大成立了“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传播智慧港,整合学校人文科学、文化传播、教师教育、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探索建立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机制体制,构建文化、教育、科技深度融合创新特区,打造了一座“一带一路”文化传承与传播、教育现代化、文化教育传播人才培养、文化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新高地。

此外,陕西师范大学还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共建了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共同设计一批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文化类课题并开展研究,共同推进相关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图丨陕西师范大学

历年间,陕西师范大学先后组建整合19个“一带一路”研究平台,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出版《丝绸之路通鉴》《丝绸之路大辞典》等“一带一路”相关著作110余部,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近600篇,承担“一带一路”各类项目150余项,争取研究经费1700多万元,10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各级各类奖项,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贡献着陕师大人特有的光和热。

▎硕果累累 多方肯定

近年来,随着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其优秀的办学实践也得到了多方的肯定。

陕西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现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国首批教育博士)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陕师大有足足8个强势学科进军全国前20%,较上一轮增加7个;有34个学科入选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上榜学科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科荣膺A类。

陕师大近年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稳步攀升,连续5年在国内高校位列前50名。现有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前1%,ESI学科排名百分位不断向前,目前化学学科已接近前3‰,一众学科正在积蓄力量,朝着世界顶尖学科行列迈进。

在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陕师大的位次更是连续四年持续上升,发展势头迅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三秦大地上能有陕西师范大学这样一所高校,能有这样一群以西部红烛精神日夜自勉、初心不改甘于奉献的师生,是西部教育事业之幸,也是国家全面发展之幸。

唯有一流之精神方能构筑起一流之大学,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历史机遇期,我们有理由相信,陕西师范大学将会满载着人们的期许,点亮西部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